道一川每天早上5点准时输出《道一川创富真言》和《道一川创富日记》,风雨无阻亚新T+0配资,日日不断。
第00577篇|创富篇
提到巴菲特,有人觉得他是“股神”,是遥不可及的财富传奇;也有人觉得他那套“慢慢变富”的理论太老套,不适合当下快节奏的市场。但你有没有想过:为什么这老头能靠投资活到90多岁,还手握千亿财富?为什么无数人追热点、做波段忙得焦头烂额,他却喝着可乐看报纸就能赚钱?
真相是,巴菲特的财富逻辑从来不是“赚快钱”,而是用一套反常识的守则,把“慢慢变富”的过程压缩、提速。今天就把这七条颠覆性守则掰开揉碎了说——别觉得是老生常谈,能真正照做的人,早就把同龄人甩出了十条街。
第一条,在有鱼的地方钓鱼:别在干涸的池塘里浪费鱼饵
巴菲特常说:“投资就像钓鱼,首先要找到有鱼的地方,而不是拿着鱼竿到处乱跑。” 这话听着简单,却戳中了90%散户的死穴:他们总在“没鱼”的地方死磕。
什么是“有鱼的地方”?不是当下最火的赛道,而是能持续产生现金流、有护城河的领域。比如巴菲特重仓的消费、金融、能源,看似传统,却是人类社会的“刚需池塘”。可乐会过期,但人永远要喝饮料;银行会波动,但钱永远要流通。
反观那些追热点的人,去年炒元宇宙,今年追AI概念,明年可能又跑去赌加密货币。这些领域就像暴雨后的积水坑,看着热闹,雨停了就剩一潭泥。2021年元宇宙概念火的时候,多少人冲进Roblox、Meta,结果呢?Meta市值蒸发超万亿,小散户套在山顶上骂娘。
更狠的是,“有鱼的地方”往往不拥挤。2008年金融危机,银行股跌得爹妈不认,普通人吓得割肉,巴菲特却带着几百亿进场买银行股。别人说他疯了,他说:“池塘里的水暂时浑了,但鱼还在,而且现在买鱼食便宜。” 后来美国经济复苏,银行股涨了好几倍,这就是在有鱼的地方等机会。
普通人最该改的毛病:别看见别人在哪个池塘钓到鱼,就立马扛着鱼竿跑过去。先看看那池塘是活水还是死水,是鱼群常驻还是过路鱼苗。
第二条,市场是个疯子:别跟神经病讲道理,等他冷静了再说话
很多人把市场当老师,觉得股价涨跌一定有道理。巴菲特说:“市场不是老师,是个疯子,有时候兴奋得跳房顶,有时候沮丧得躺地上哭。你要是跟疯子较真,早晚得被他带疯。”
2020年疫情初期,美股10天内4次熔断,道指从29000点跌到18000点。当时铺天盖地的新闻说“经济要崩溃了”,无数人恐慌性抛售股票。这时候巴菲特在干嘛?他没割肉,也没抄底,就看着这个“疯子”在地上打滚。等几个月后市场稍微冷静点,他才出手买了苹果和美国银行。
为什么?因为市场这个疯子的情绪从来走极端。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,随便一个公司加个“.com”,股价就能翻几倍,这是疯子在兴奋;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,连可口可乐这种硬通货都被砸跌30%,这是疯子在崩溃。但疯子总会清醒,价值最终会回归——可乐该卖还是卖,银行该赚钱还是赚钱。
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错:市场疯涨时,觉得“这次不一样,能一直涨”,跟着疯子跳房顶;市场暴跌时,觉得“世界要完了”,跟着疯子躺地上。其实你只需要记住:疯子兴奋到极点会累,崩溃到极点会饿,等他平静下来,该值多少钱还值多少钱。
第三条,如果你不能持有一只股票10年,那就1秒也别拥有它:长期主义不是熬时间,是看透本质
“持有10年”这话被无数人误解为“死扛”。有人买了垃圾股亚新T+0配资,套牢后说“我学巴菲特长期持有”,结果公司退市了,这不是价值投资,是傻。
巴菲特的意思是:你买一只股票前,必须能看清它10年后的样子。比如他买可口可乐,不是因为当时股价涨得好,而是他相信10年后、20年后,人们还是会喝可乐,而且可能喝得更多。他买苹果,是看到智能手机会成为人类的“体外器官”,10年内这趋势变不了。
反过来,如果你买的公司,连3年后靠什么赚钱都想不明白,那本质上就是在赌。2015年很多人买乐视,觉得“生态化反”很厉害,但谁能说清乐视10年后会干嘛?结果不到3年就崩盘了。
真正的长期持有,是你在买入的那一刻就知道:就算明天股市关门,这公司也能靠主营业务每年给你分红,10年后反而更值钱。这种情况下,短期波动对你来说就是浮云。就像你买了一套地段极好的商铺,租客稳定,租金每年涨,难道会因为某天有人说“房价要跌”就赶紧卖掉?
别用“长期持有”当套牢的借口,先问自己:这公司10年后还在吗?还能赚钱吗?答不上来,现在就卖。
第四条,买股票就是买公司:把自己当老板,而不是赌徒
90%的人买股票,看的是K线图、成交量、MACD,把股票当筹码炒。巴菲特说:“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一部分,你应该像老板一样思考——这家公司怎么赚钱?竞争对手是谁?我买它的股份,每年能分到多少利润?”
他买喜诗糖果时,根本不看股价走势。他算的是:这家公司在加州有多少家店,每颗糖果能赚多少钱,顾客复购率有多高,能不能涨价还不影响销量。算下来发现,这公司每年能稳定赚几百万美元,而且没什么竞争对手,于是果断买入。后来喜诗糖果成了伯克希尔的“现金奶牛”,几十年翻了几十倍。
反观那些整天盯着K线的人,就像在赌场押大小:涨了就笑,跌了就骂,根本不知道自己买的公司是做什么的。去年有个热搜,说某大妈买股票10年忘了管,结果涨了10倍。记者采访她,她连公司名字都记不清。这不是投资,是撞大运——但你能保证自己每次都有这运气?
想明白这点,你就不会再问“这只股票明天会涨吗”,而是问“这公司今年能赚多少钱?比去年多吗?为什么?” 把自己当成公司股东,而不是股市赌徒,你的心态和收益会天差地别。
第五条,做波段赚钱是神做的事情:别把自己当神仙,普通人就赚普通人的钱
“高抛低吸”是散户的终极梦想:在低点买入,高点卖出,反复操作,快速翻倍。但巴菲特说:“做波段赚钱是神做的事情,我不是神,所以不做。”
有数据统计,美国顶级基金经理中,能连续3年精准做波段的人不足0.3%。连专业人士都做不到,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能行?2021年新能源火的时候,多少人想着“先卖了,等回调再买回来”,结果卖完就一路涨,再也没机会上车。2022年白酒回调,又有人想“等跌到XX价再买”,结果抄在半山腰,越跌越慌。
更坑的是,做波段会让你错过真正的大牛股。巴菲特持有苹果8年,期间苹果股价跌过30%,也涨过200%,但他从来没动过。如果他中途“做波段”,可能早就卖飞了,也就赚不到那几百亿的收益。
普通人最该接受的现实:我们没有预测市场的能力。与其浪费时间猜高低点,不如找到好公司,拿着不动。就像种果树,你不会因为今天下雨就把树拔了,也不会因为明天出太阳就挖出来看看长没长根。浇水、施肥、等结果,这才是普通人该做的事。
第六条,不懂的东西不要碰:承认自己无知,比假装聪明更赚钱
巴菲特一辈子没碰过加密货币,有人嘲笑他“老了,跟不上时代”。他说:“我看不懂区块链,也不知道这东西到底能创造什么价值,所以不碰。我宁愿错过100个机会,也不踩一个坑。”
这话戳中了多少人的痛处?去年AI概念火的时候,有人连“大模型”是什么都没搞懂,就冲进算力、算法股票,结果套在高位。前几年P2P爆雷,多少大爷大妈连“点对点借贷”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,就被“高收益”诱惑,最后血本无归。
“不懂不碰”不是保守,是保命。巴菲特早年也吃过亏:年轻时跟风买了一家纺织厂,结果发现自己根本不懂纺织行业的周期和成本控制,最后亏了不少钱。从那以后,他给自己划了条线:只在“能力圈”里投资。
你的能力圈可能很小:也许你是老师,懂教育行业;也许你是医生,懂医药行业;也许你就懂喝可乐、用苹果手机。没关系,就在这个圈里找公司,看不懂的坚决不碰。就像你不会去开战斗机,因为你知道自己没学过;投资也一样,没搞懂的领域,进去就是送命。
第七条,做对的事情并把事情做对:方向错了,越努力越亏钱
巴菲特的老搭档芒格说:“我们能成功,不是因为比别人聪明,而是因为我们少犯蠢。” 少犯蠢的核心,就是“做对的事情”,然后“把事情做对”。
什么是“做对的事情”?比如买好公司、长期持有、不懂不碰,这些都是方向上的正确。但光有方向不够,还要“把事情做对”——比如买好公司时,别在它估值过高的时候买;长期持有过程中,要定期跟踪公司基本面,发现问题及时止损。
2008年,巴菲特买了高盛的优先股,这是“做对的事情”——高盛是顶级投行,危机中不会倒。但他同时设置了“股息率10%+随时转普通股”的条款,这就是“把事情做对”——既保证了安全,又预留了上涨空间,最后这笔投资赚了几十亿。
反观很多人,方向就错了:总想着靠小道消息、内幕消息赚钱,这就是“做错的事情”。哪怕你再努力研究K线、盯盘到深夜,也是在错误的方向上狂奔,越努力亏得越多。
记住:投资里,“不做什么”比“做什么”更重要。先排除掉那些明显错误的路——追热点、做波段、碰不懂的东西,然后在正确的路上慢慢走,反而会比别人快。
最后说句大实话
巴菲特的这七条守则,没有一条是教我们“快速暴富”的。但恰恰是这些反常识的逻辑,让他用50年时间,把1万美元变成了800亿。
很多人觉得“慢慢变富”太慢,总想找捷径。但你看看身边:那些靠运气赚来的钱,是不是最后都靠实力亏回去了?那些天天追热点的人,是不是几年下来账户还是原地踏步?
真正的财富积累,就像滚雪球:找到足够长的坡(有鱼的池塘),足够湿的雪(好公司),然后推着它慢慢滚。刚开始可能很小,但越滚越大,最后速度会快到让你吃惊。
这七条守则,你不需要条条精通,能真正做到两三条,就足以甩开大多数人。比如“不懂不碰”+“长期持有”,看似简单,能坚持5年的人,财富早就上了一个台阶。
别再羡慕巴菲特的财富了,先学他的思维。毕竟,比起“股神”的光环,这些能让普通人也能“慢慢变富”的守则,才是他最值钱的遗产。
本人每天早上5点准时输出《道一川创富真言》和《道一川创富日记》,有道、有术、有理论和方法。陪你慢慢变富,实现时间自由亚新T+0配资,活出逍遥人生。本篇结束,我们下一篇再会!
恒正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